“绿”见未来-环球快播报

2023-06-24 13:06:29 来源: 中国能源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1日,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电力建设绿色低碳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数智转型、绿色低碳转型、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深入探讨电力建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电力建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并展示了行业内优秀技术项目成果。

论坛特邀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周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王昕伟分别致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潘荔、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副秘书长白林杰、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智汇绿行科技中心首席科学家何东全等特邀嘉宾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明志出席并主持。论坛邀请了众多知名的电力建设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其中包含电力行业的领军人物,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研究专家,北京电力、北京建工、华能集团等企业负责人,绿色低碳研究科技企业技术专家等参加会议。

近年来,我国电力建设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了能源绿色发展市场化机制,绿色数字技术也在电力建设中广泛应用,形成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论坛聚焦这一课题,搭建交流平台,共议发展的思路。

周建表示,要着力于经济领域,包括能源、资源、土地、金融、流通等领域体制机制制度的变革,因势利导、先立后破,聚焦双碳目标。要抓紧构建与时俱进的法治环境,适时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修改调整完善《海洋法》等法规,特别要整合协同行政法、企业法、贸易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制度。要革新政府管理及运行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立足国情区情,谋划和构建气候韧性的能源、工业、农业、交通、建筑和城镇。要立足于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要集全国之力设计相关专项机制攻关,以破除一系列基础科学、基础理论、材料、技术、装备、方法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在原创型、先驱型、示范型、应用型技术装备重大领域取得突破。要立足于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集全国之力设计相关专项机制攻关,以破除一系列基础科学、基础理论、材料、技术、装备、方法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要不断地强化并完善绿色金融,包括标准、审计、会计、价格、保险、信贷、投融资、债券、财政的体系及相关建设。要加快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加大绿色金融工具创新。

潘荔在“电力绿色发展趋势”演讲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降碳、减污、节能、提效、结构优先、技术创新等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电力发展奇迹。我们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国,电力装机容量不断,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电网规模、煤电、水电、新能源规模居世界首位。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1.9亿千瓦,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占世界的29.1%;全球发电量28.3万亿千瓦时,中国发电量约占全球的29.6%。

白林杰介绍了中国电力建设产业工人智能化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他表示,在电力建设行业中,由于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障碍,产业工人的队伍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的链接十分脆弱。招技工难、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工权益纠纷等问题逐年积累,形成了工程的违法转包、工人的无序流动、工人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这三大的行业痛点。产业工人和企业都迫切需要补链、强链和稳链的共性需求。

为解决上述难题,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经过多年的研究,以行业的共性需求为指引,确立了“中国电力建设产业工人智能化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传统的平台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源准备和数据的互联互通,运营成本高,协调难度和前期的投入巨大。该平台依托电力建设行业智能化的场景多、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充分发挥智能科技的作用,为新时期电力建设产业工人的队伍发展赋能。

白林杰表示,平台的建设将分三步走,最终我们要实现赋能、增信、高效协同的创新服务,引领产业工人上链、补链,发挥产业链的稳定器作用,为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平台的建设一定会优化产业工人发展环境。

论坛上,何东全演讲了“电力建设行业发展状况与低碳转型路径的思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赵民演讲了“中国华能新能源高质量建设实施路径及实践”,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路刚围绕企业低碳建设演讲了“‘双碳’背景下绿色建造的思考”,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技术总监杜伟演讲了“分布式储能创新应用及实践”,金诺碳投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杨小山演讲了“浅析碳市场对电力建设行业的影响和对策建议”,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郑志锋演讲了“长时储能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同时,论坛展示了电力建设绿色低碳方面的最新成果,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促进了电力建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电力建设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明确了路径。通过本次论坛,不仅有助于推动电力建设行业的进步,更为行业中不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标签:

[责任编辑:]

每日推荐

聚焦热门

最近更新